作者 |十三妹富邦速配
最新消息,失联缅甸的陕西汉中19岁高考生彭某轩,已确认在妙瓦底平安找到。
半个月前,他还是陕西汉中的复读生,刚填完志愿,揣着全家给的800块钱,在招聘软件上找暑假工。
一个女网友私信他:长相不错,做主播日入千元,路费我包。然后他按定位抵达云南临沧后,多次转卖进入缅甸某电诈园区。
进入园区后,他被剃光了头,并背诵诈骗话术4天。但因“年龄小、已考上大学”被园区老板劝返,称“前途光明不应留在此处”。
在同车乘客的回忆里,少年在网约车上一直刷新招聘软件,司机劝他“边境乱,早点回家”,他笑着说“就去临沧看个朋友”。
在佤邦司法委的笔录里,他经历了“招聘—转运—背话术—因未成年被劝返”的标准流程,像一条被质检淘汰下来的鱼,又被扔回岸边。
舆论场照例分成三派——
“怒其不争”派说,铺天盖地的反诈宣传视而不见,怪谁?
“哀其不幸”派说,不过是一个想替家里分担的孩子富邦速配,何至于此?
“平台有责”派则把矛头指向招聘软件:算法为何给18岁少年推送“境外高薪主播”?
三方吵到热搜第一时,少年还在佤邦的临时安置点里吃泡面。如果不是缅军士兵把他送到当阳,在向佤邦士兵求助后被收留,他的小命恐怕就留在那儿了。
他后来对央视记者说:“我刷到的前几条岗位都是正规文员,但工资只有三千;突然跳出一条出境主播月入三万,我就有点感兴趣了。”
算法捕捉了0.1秒的犹豫,然后一路把他推到国境线之外。
缅甸园区的老板们是懂“产品细分”的。成年人卖给电诈盘口,未成年人卖给博彩客服,再小一点的,直播“养号”——出镜十秒,换号继续。
彭某轩因为“面相小”被退货,是产业链里最低级的“残次品”。但残次品也有剩余价值:媒体曝光后,园区火速“放生”,顺便向佤邦警察署交一份“自查报告”,以示清白。
你看,连“救赎”都可以是KPI的一环。
更吊诡的是,这并不是孤例。7月的前20天,仅公开报道的“学生出境失联”已有七起:温岭23岁大专生、普宁14岁初中生、济宁21岁本科生、湖北三名高中生……
他们像被同一股暗流卷走的树叶,起因无一例外是“暑假工”“高薪资”“包机票”。当“勤工俭学”遇上“缅北用工荒”,供需两旺,悲剧就成了批量生产的工业品。
彭某轩的父亲在抖音发寻人启事时,留言区出现过三条高赞评论:“缅北回来的人,十个有九个说自己是被骗的。”“真不想去的,刀架脖子上也不会去。”“现在的小孩,为了钱连命都不要。”
每一条点赞都破万,每一条都在伤口撒盐。父亲后来把视频删了。他说:“我不是想证明儿子无辜,只想让他回家。”
回家之后呢,地方教育局准备把此案写进“暑期安全警示片”,学校班主任开始统计“学生兼职去向”,心理老师预约了三次沙盘治疗,派出所让填《反诈承诺书》……
一切看起来都在往“亡羊补牢”的方向疾驰,但没人敢保证下一个羊圈何时会破。
我们真正该问的,也许不是“少年为何愚蠢”,而是“愚蠢为何偏偏找上少年”。当“高薪诱饵”与“学历焦虑”同时降临,18岁的认知根本来不及长出防火墙。
他们刚刚从高考考场走出来,就被推进另一个更残酷的考场:如何识别一条伪装成机会的深渊?如何把“我想赚钱”翻译成“我不能送命”?
如何在算法与谎言的围猎中,避免成为黑恶势力的猎物?
我们的社会,又该承担什么责任?
国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